“看到朱鹮从运送箱中飞出,我心里终于踏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王安东说道。
从齐鲁大地到三秦大地,从汉江岸边到黄河入海口,12月14日,由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30只朱鹮全部到达东营。
东营是朱鹮历史分布地之一。为了让朱鹮重新在黄河口的碧水蓝天中遨游,今年年初,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共同推动朱鹮再引入工程达成共识,商定引入一批朱鹮种源,在黄河口湿地,开展朱鹮野化放飞科学研究。“选择朱鹮这一具有‘生态文明建设’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明星物种开展野化放归,将促进黄河口国家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王安东说道。
“朱鹮抵达黄河口湿地适应一段时间后,计划在明年春天进行野化放归,探索在北方滨海地区建立朱鹮野化放归种群。”王安东说。
当前我国朱鹮保护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野生种群的分布范围仍然十分狭窄,时刻面临着突发事件的威胁风险。“为进一步缓解朱鹮的濒危风险,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越自然环境和人才队伍,重建华北历史分布区首个朱鹮野化放归种群,并通过长期监测与保护促进该种群的自我繁衍和稳定增长,对于进一步缓解朱鹮这一物种的濒危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人工繁育中心负责人段文斌说。
“为了让朱鹮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搭建起了10个40平方米左右的笼舍,今年8月我们的工作人员专门到陕西汉中洋县学习饲养、救护、配对、栖息地建立等方面的知识。”王安东说道。
“朱鹮素有‘东方宝石’之美誉,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等地。20世纪中后期,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朱鹮种群相继灭绝。”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跃明说,“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洋县发现了仅存的7只朱鹮。消息轰动世界。如今,经过40多年精心保护,目前,全球朱鹮数量超过9000只。”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