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市视察,对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把脉定向、掌舵领航,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东营市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全面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复的试点方案,去年8月8日,市政府印发《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分工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并聘请中咨集团生态所等研究机构作技术支撑,扎实推进各项试点任务落实。
新闻发布会上,梁润生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东营市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是东营市建立核算工作体系,科学指导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构建“一张图”,编制“一张清单”,制定“一项规范”,建立“一套制度”,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并完成全市2020年度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二是东营市坚持机制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东营路径。针对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着力构建土地政策机制,针对黄河口公共生态产品、着力构建生态普惠性政策机制,针对经营性生态产品、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化政策机制。目前,各项创新机制正在加快研究推进;
三是东营市完善保障体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见效。强化法治保障,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市域地方生态保护和修复立法——《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东营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强化理论支撑,开展黄河口生物多样性、湿地和海洋碳汇等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宣传渠道,广泛凝聚共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四是东营市挖掘典型案例,总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东营经验”,为下一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从国际湿地城市建设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修复治理、资源指标交易等方面,梳理并推出“草-牧-园”盐碱地治理和开发利用、“龙居镇生态+农文旅”、中心城生态治理和价值提升等一批典型案例。
经核算,2020年东营市生态产品总值(GEP)7236.88亿元,其中陆域空间3362.35亿元,海域空间3874.54亿元。陆域空间生态产品价值中,物质产品类价值60.43亿元,占1.80%;调节服务类价值3080.73亿元,占91.62%;文化服务类价值221.18亿元,占6.58%。海域空间生态产品价值由水质净化、固定二氧化碳、生境气候调节构成,分别为11.55亿元、2.47亿元、3860.52亿元。核算结果体现了东营发展的功能定位,高度符合国际湿地城市的资源优势特征。
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成效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被山东省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评为2021年度“山东省改革试点成果”;2022年9月,山东政务信息专文刊登东营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经验做法。下一步,东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试点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试点任务落实,深入总结试点工作亮点成效,凝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东营模式”,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贡献“东营方案”。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