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有请侯主任提问:一、寻难题目前咱们面临的哪些实际问题:第一个实际问题:侯红燕:市面上推广水稻品种很多,如何确立适于本区主推种植优质的水稻品种?魏立兴:水稻品种“多乱杂”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近年来水稻种植户的需求也越来约明晰,从追求产量改变为追求质量,简单说就是种“好吃的大米”。因此,我们在水稻品种方面做了“筛”和“育”工作,首先从国内育种单位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类似于“田间擂台赛”,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邀请市县区农技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参加,筛选出的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给大家。目前筛选出的品种有圣稻22、津原U99,华粳5号,盐稻252等品种。
其次,我们加强了水稻品种育种工作,近几年通过与省内水稻育种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水稻育种攻关,2020年与省农科院湿地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圣香136”水稻新品种顺利通过省级审定,成为东营市第一个省审定主要农作物(水稻)品种,实现了我市水稻育种史上“零”的突破,2021年实收测产为563.91公斤/亩,表现出优质、清香、垩白低等特点。2022年与沂南县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临秀糯11”糯稻新品种顺利通过省级审定,后期与种植大户加强合作开展自主选育品种的示范推广。
第二个实际问题:侯红燕:东营市水稻种植一般是一季稻,大多数是水稻收获后,冬季稻田闲置,如何提高冬春闲田综合利用率,增加种植综合收益?魏立兴:东营市土地多为盐碱地,除了少数地方可以开展水稻与小麦轮作种植方式,但是大多数稻田不能种植其他作物,多为闲置,造成土地裸露,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围绕滨海盐碱地冬(春)闲田闲置利用方面,我们利用早熟稻和饲用小黑麦等接茬种植,探索形成“稻饲两熟”复种模式,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增收了一季饲草,鲜草产量达到3吨左右,该模式增加土地覆盖率,经济生态显著,适于滨海盐碱地区域推广应用,该模式入选山东省主推地方技术规程。同时我们延伸开展了这种模式,水稻春闲田种植燕麦草,实现水稻与燕麦接茬种植,燕麦草的产量在2吨左右。
另外,除了冬闲田综合利用,我们还开展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研究。利用水稻和大闸蟹、小龙虾开展“稻渔共养”模式,实现了“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前提下,能显着增加稻田综合效益。
第三个问题:侯红燕:“四水四定”产业结构调整缺水条件下,如何发展水稻节水栽培技术?魏立兴:种植普通水稻虽然也可以改良盐碱地,但是也会消耗淡水资源,随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和“四水四定”产业结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逐步调减,到2025年调减至30万亩。目前水稻种植需水期在春耕阶段,此时黄河水较紧张,但是河流沟渠中又有大量含盐量0.3-0.5%左右的微咸水(山东省每年产生的微咸水、咸水资源为64.34亿立方米,大部分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其中每年产生微咸水为23亿立方米)。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利用微咸水灌溉水稻栽培研究,如果充分利用能微咸水资源,可缓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稻春耕缺少农用水问题。
另外,我们加强省内水稻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今年5月份,我们与一邦公司联合开展“水稻旱直播覆膜节水栽培技术”试验,前期节水效果不错,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我们滨海盐碱地稻区特点进一步完善提升。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