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凤宁

更多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选育耐盐碱大豆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因受疫情影响,向凤宁未能到达现场,作了线上的专题报告《耐盐碱大豆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发及种质创新》。一直研究耐盐碱大豆育种的向凤宁,着重分享了她和她的团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上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

      向凤宁看好东营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她认为,目前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达85%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其产量及种植面积受到土壤盐碱化的限制,全面解析植物盐胁迫调控机制,发掘大豆耐盐性改良的有效靶点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而山东黄河三角洲有大量的盐碱地尚未开发。因此,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高产及耐盐大豆新品种,有望促进大豆在盐碱地的种植推广。

      多年来,向凤宁带领着20余人的科研团队聚焦国家战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展大豆耐盐分子育种研究,建立了集大豆突变体库构建、耐盐碱种质资源鉴定、关键基因发掘、作用机制解析及新品种培育为一体的生物育种技术平台,并且已取得较好成效。先后收集1000多份大豆及野大豆种质资源,完成了600多份大豆及野大豆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培育出了系列耐盐碱大豆新种质/品系,其中山大5号已进入山东省生产试验,有望成为高产耐盐大豆新品种。

      向凤宁表示,东营有341.8万亩盐碱地,有效利用好这些盐碱地资源,是提高我国大豆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向,“通过持续开展大豆耐盐碱研究,获得重要育种价值的耐盐碱基因品种,最终培育出高产稳产、适宜大规模生产、综合效益高的大豆新品种,将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农产品品牌

更多

最新采购

我也要出现在这里
  • 一邦黄河口大米
  • 来自黄河口生态大米
  • 采购黄河口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