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

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院长

      科学分类盐碱地土壤 做好改良利用

      李保国在作报告伊始,先向与会人员展开了一张我国盐碱地分布图。据了解,盐碱地的具体成因纷繁复杂、分布类型千差万别,客观上也加大了盐碱地治理的难度。

      土壤盐碱化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威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盐碱化土壤是土地“顽疾”,但在水资源有保证的情况下,通过科学治理、改良,盐碱地也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我国现有5亿亩的盐碱地,经过科学的改良,盐碱地的生产潜力较大,综合利用盐碱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一块重要“拼图”。据李保国介绍,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土地产能的提升,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及西北绿洲区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滨海地区的盐碱地改良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果。

      新时代下,我国科研人员兴起了新一轮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但对盐碱地上发展农业还要强调科学认识,以避免带来更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的盐碱地改良已经走向产能提升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新发展阶段,未来要充分发挥盐碱地在固碳控排方面的潜力,为我国“双碳”战略实现起到辅助性的支撑作用。

农产品品牌

更多

最新采购

我也要出现在这里
  • 一邦黄河口大米
  • 来自黄河口生态大米
  • 采购黄河口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