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
自主研发的中紫高营养水稻在东营试种成功
在论坛上,刘春明作了《水稻耐盐种质资源遗传解析》的专题报告。他认为,环渤海区域有大面积尚待开发利用的高盐土地,这些都是发展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湿地种植的水稻是盐碱地改良首选作物,选育更耐盐碱水稻品种是发展盐碱地水稻产业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刘春明一直从事耐盐碱水稻品种的选育工作。他带领专家团队利用水培和盐浓度稳定可控的盐池,对来自世界各地的6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苗期和插秧后期耐盐能力测试,在多个盐浓度下对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水稻品种盐敏感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一批高耐盐和盐敏感种质资源,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关联对耐盐相关QTL位点进行了遗传定位,明确了多个参与水稻耐盐遗传调控遗传位点,并通过基因编辑对部分候选基因进行鉴定,该工作为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东营市也是刘春明经常开展实地研究的城市。在论坛茶歇期间,会场外的中紫4号米糊吸引了不少参会代表的注意。倒一杯,有一股淡淡的香气,有点甜。中紫4号,就是刘春明在东营自主研发的中紫系列1—4号高营养水稻。该高营养水稻目前已在东营基地适应性种植成功,营养成分比普通水稻高30%,并取得国际专利,覆盖5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探索增加水稻糊粉层厚度提高种子营养品质的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水稻等作物育种从能量型向健康营养型转变。据介绍,目前中紫系列1—4号高营养水稻已通过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以上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