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水净化、循环工艺技术
根据黄河口地区大闸蟹养殖户的经验,养殖水面100亩以上连片池塘、单个养殖主体水面大于50亩的池塘以及工厂化等其他封闭式养殖水体都要执进行尾水净化、循环工艺技术
一、判断排放尾水是否超标的方法如下:
首先,在养殖体系排放到外界公共水域的排口处设置采样点;如果有多处排口,应分别设置采样点。其次,采用单项判定法,当监测项目中有单项指标超标,即判定为不符合排放标准。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一般采取:
改进养殖方式,采用稻鱼养殖、鱼菜共生等生态健康型养殖方法。科学合理地向养殖池塘中投放饵料,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总量。
对生态净化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长期有效运行,养殖尾水稳定达标排放。
对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设计、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东营市政府实施推进打造了池塘养殖循环水示范工程。针对循环水养殖的特点,在三级水循环区域的养殖池塘、尾水区、进水口处分别设置水质监测点,以多重保障确保养殖水体的安全,全面提升大闸蟹养殖生产空间。在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中,加强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产品的物耗和能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选用先进设备并制定合理清塘方案,减少清塘过程中产生恶臭气体自然扩散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同时,当地农业监测部门还在水源地、养殖池塘、净化区设置水质监测点位,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超标时,向养殖户发出预警,可立即采取整改措施。预计大闸蟹养成捕捞后12月份开始经过净化池净化后排放,净化池通过沉淀,水生植物、滤食性水产动物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水产站、渔业资源站按要求指导养殖户在排放尾水之前,必须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水质监测机构对排出的尾水进行测定达到河道目标水质才能排放。经过标准化改造的池塘,预留出一定比例的尾水净化区,通过“三级净化”或“三池两坝”等净化模式,实现养殖尾水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有效保护了水质环境,实现生态养殖。技术路线图如下:
为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本次示范工程根据生态养殖虾、蟹、鱼的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循环、养殖尾水集中处理的原则,在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内设置了三级尾水处理净化区。养殖池塘引排沟渠分开布置,以周边河道为引水水源地,一侧引一侧排,以排水沟作为一级净化区,在排水沟末端布置尾水净化池塘进行二级净化;水体经过三级净化,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需要经过多种不同生态功能设施进行净化:
(1)生态渠沉淀初级净化。
(2)充分利用水葫芦的强净化能力,进一步对养殖废水氮、磷等进行吸收净化(水葫芦高效净化池)。
(3)采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复合生物对池用废水有机质进行降解(养殖池内进行)。
二、其他试验方法
1使用增氧设备,减少水体恶化
在养殖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以及大气溶氧已不能满足养殖动物对溶氧的需求,所以人工机械增氧显得日渐重要。水产养殖过程的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和高温季节水草的快速生长易导致水体缺氧、水质腐败影响养殖及周边河道水体,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养殖塘内使用增氧设施进行增氧。
2生态植物的配置
大养殖池中可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草分布要均匀,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搭配种植,保持相应比例,以适应河蟹生长栖息的需要。既可为幼蟹提供栖息、脱壳隐蔽场所,又可为幼蟹提供天然饵料。
3配合物理措施
通过使用物理方法减少污染物。比如池底累积的有机腐殖质和悬浮物(如粪便、残饵等)可以推广使用能使之沉淀、降解、杀灭等的物理措施。
4臭氧氧化
现阶段国内的螃蟹养殖废水处理一般都是采用格栅去除大块悬浮物,然后气浮去除微小型悬浮物,再经过厌氧+好氧生化处理,后进行沉淀过滤消毒等深度处理,达标排放。也有利用厌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作为新能源,污泥可用作生物肥料。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工艺以实际水质选择适合的工艺。
5结语
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过程中的尾水净化、循环工艺技术和水质保护相关政策,并针对尾水净化提出相应的净化措施。养殖水净化及循环工艺技术对改善黄河口地区养殖水质有建设性的作用,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